三大未來產業具有現有市場規模龐大,總計規模1.4兆美元以上;此外年複合成長率(CAGR)夠高,平均大於20%以上;未來成長契機,也與鴻海本身產業經驗以及優勢具有高度結合。
鴻海電動車以整車設計、關鍵零組件、全球製造與供應鏈服務的全方位商務模式,滿足客製化與快速開發產品的需求。未來朝向全球區域化佈局,以因地制宜,善用當地的資源,結合政府與在地夥伴採取BOL(建立、移轉與在地化)模式,不斷的擴大出海口,增加鴻海在全球電動車產業的影響力。
在全球疫情肆虐以及老齡化的年代,健康已成為每人、每個家庭、每個社區、每個城市,甚至國家層級至關重要的議題。在未來,疾病的種類將越來越多元,老齡人口的健康照護需求越來越多,數位健康產業未來趨勢需要結合軟硬體、大數據、無線通訊等領域技術。而鴻海將運用精密組裝、光機電系統、關鍵零組件開發、半導體封裝測試等核心能力,透過軟硬整合為了人類的健康做更多貢獻。
高齡化、少子化趨勢下,勞動力取得成本將逐年墊高,讓能自由移動的服務機器人的需求越來越強勁。鴻海在機器人領域上,將延續工業型機器人的能量,朝移動型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關鍵機器人技術之外,也會建立機器人的製造平台,協助客戶帶給世界更好的服務型機器人,替人們帶來更便利與美好的生活。
三大核心技術分別為「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這三大技術領域,除了作為支持鴻海三大未來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也能強化鴻海在ICT產業發展的競爭優勢。此三大核心技術的前瞻性研發,透過鴻海研究院旗下三大研究所自主研發外,亦透過結盟、合資、收購的方式不斷提升技術含量,同時擴大技術應用領域。
鴻海透過成立軟體研發中心,持續推動軟體定義企業、軟體定應汽車,並擘劃相關開放平台,與業界分享AI資料、AI演算法、AI模型。在下世代的智慧電動車開發中,包括自動駕駛、智慧網關、智慧座艙等領域的系統設計,亦是人工智慧重要的應用場域。鴻海研究院旗下的人工智慧研究所,著重在深入開發計算機視覺、場景理解的研究與開發,並且應用於新能源車、數位健康與機器人領域。
鴻海在半導體發展的策略目標是轉型、科技、自主、智能,希望透過自訂規格以創造產品差異化,並與國際大廠結盟,在產品、技術、產能深度合作。鴻海在半導體領域立基於四個核心策略:提供穩定的小IC、共同設計自有IC、關鍵技術自主開發、以及多元產能佈建。透過成立半導體研究所發展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及先進矽光電子技術整合,應用於未來的新能源車及機器人產品。
從2020年到2030年,從5G到B5G(Beyond 5G),在萬物互聯的時代,將透過不同世代的通訊技術,連結起各種可能性。無論是每台車之間透過V2X技術,強化自動駕駛的理想未來;或甚至利用低軌衛星(LEO Satellite)所串連的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非地面網路,來提供陸海空的低延遲連線,都是我們努力發展與成就的目標。而鴻海也特別成立研究所,專注於研發B5G/6G的無線通訊網路技術,與應用於集團未來各產品的可能,包含新能源車及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