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立足本地,放眼全球集團主頁 - 繁體中文
鴻海集團
集團首頁
亞洲
中國大陸
美洲
美國
歐洲
捷克
斯洛伐克
3+3 焦點動態
3+3 焦點動態
鴻海自2019年11月正式對外宣示佈局三大未來產業以及三大核心技術,作為公司下一階段的成長動能,其中三大未來產業,分別為「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領域。這三大未來產業具有現有市場規模龐大,總計規模1.4兆美元以上;此外年複合成長率(CAGR)夠高,平均大於20%以上;未來成長契機,也與鴻海本身產業經驗以及優勢具有高度結合。三大核心技術則是「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這三大關鍵技術領域,將做為公司發展三大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鴻海公司每年透過舉辦鴻海科技日Hon Hai Tech Day,向外界展現公司在「3+3」領域的部分成果。
活動訊息
鴻海首度發布供應商責任報告書 持續推動價值鏈永續願景
2024/07/24
鴻海首度發布供應商責任報告書 持續推動價值鏈永續願景
 台灣企業首本供應商報告書 鴻海攜手超過1萬家供應鏈夥伴朝ESG目標邁進 【台灣台北–2024年7月24日】全球最大科技製造與服務商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在「鴻海夥伴月」ESG主題月,於公司成立50年之際,發布鴻海第一本「供應商責任報告書」,這也是台灣企業界首次針對供應商調查發布報告書,代表鴻海在推動供應鏈永續發展和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決心。此報告書,未來每年第三季定期出刊,將成為鴻海超過1萬家供應商,每年ESG推動成果的成績單。 鴻海科技集團劉揚偉董事長表示,「鴻海肩負的責任不僅僅是追求共同經濟利益,對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的守護與推動,更是我們對未來世代EPS+ESG永續經營承諾。此次發行台灣第一本供應商責任報告書,宣示著我們永續願景推展至供應鏈的決心。我們將持續攜手供應鏈夥伴們一同深化永續實踐。」 鴻海「供應商責任報告書」不同於「永續報告書」,更專注於集團供應鏈夥伴的成果,參考21項國內外評比以及供應鏈相關指標,全面揭露鴻海在永續供應鏈的投入與績效。其中,今年中央採購及中央半導體採購單位,依總採購金額、重大供應商、採購類別、淨零碳夥伴等篩選標準,重點初步盤查204家供應商資料,同時與外部顧問針對其中16家供應商進行實地審查,以提高報告書的可信度。 為了有效管理永續風險,鴻海也首次建立供應商ESG問卷,分成E、S、G面向共32項議題,以滿分5分為評量標準,評估供應商的永續實踐及風險暴露程度,確保供應商符合鴻海的永續標準。今年整體供應商E、S、G領域,分別拿到4.07分、4.66分、4.61分。同時總共有210家供應商,發現缺失共1,700 項,後續已透過稽核系統追蹤,要求供應商在限期內提供缺失改善計劃及措施。 鴻海在2024年淨零排放目標通過SBTi批准,同時也正式成為RE100會員,目前已有明確的淨零碳排放路線圖和綠電使用目標。後續在供應鏈的推動也更顯重要,「供應商責任報告書」詳細說明鴻海對供應商淨零排放的政策要求,也揭露初步成果,透過供應商ESG管理平台,推動淨零碳管理月度績效評價,2023年累計150家重點管控供應商完成,未來會再持續擴大。 此外,報告書也提到,鴻海在供應商合約中,也明確ESG要求,透過年度績效排名和稽核輔導,激勵供應商提升ESG表現,對績效優異的供應商給予獎勵,對績效較差的供應商減少訂單或限制使用。鴻海也會透過循環機制:評鑑認證、績效監控、稽核輔導與優獎劣汰四大階段落實供應鏈管理。 鴻海歷經半世紀的發展後,目前在全球各地總共有 205 個廠區和辦公室,分布在 24 個國家地區,季節性高峰約有 90 萬名員工,並與超過1萬家供應鏈夥伴合作。未來希望透過這本「供應商責任報告書」,凝聚供應鏈上的夥伴們,藉由明確的管理規範、公開透評鑑考核、可落實的推動路徑,共同朝向「EPS+ESG=永續經營」的目標邁進。 完整報告書內容請點選「供應商責任報告書」。 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約九十萬人。 2023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16兆元,並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27名。 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以「三加三」結合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 www.honhai.com。 
2024/07/24
富士康深耕河南從新再出發 加速推進 3+3 新事業投資
2024/07/24
富士康深耕河南從新再出發 加速推進 3+3 新事業投資
重點佈局新能源汽車試製中心、固態電池領域 打造全球高端製造產業鏈   【中國大陸·鄭州-2024年7月23日】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旗下富士康科技集團,同河南省政府簽署《河南省政府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加快推進新事業項目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鄭州舉行。 根據協議,河南省政府支持富士康在鄭州建設新事業總部。富士康將充分發揮自身在智慧製造領域核心競爭力,以及在全球範圍內的技術儲備和產業鏈資源優勢,加快推動電動車整車、儲能電池、數位健康和機器人產業落地,聚焦河南,打造全球高端製造產業鏈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圈。 聚焦 3+3 戰略 打造全球核心基地 近年來,鴻海科技集團積極發展 3+3 新事業,並展開全球佈局。設立於河南鄭州的富士康新事業總部,即是該集團在中國大陸發展新事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此次戰略合作,重點聚焦集團3+3 戰略產業轉化落地,即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 AI、半導體、新世代移動通信三項新技術領域為發展重點,在制定發展規劃、核心技術研究、產業投資統籌管理、產業落地、市場開拓和客戶開發、關鍵人才和專業人才集聚培養、產業生態系打造等領域積極合作,共同努力將富士康新事業總部打造成為全球創新和產業佈局的核心基地和重要標桿。 為此,富士康將在鄭州投資建設新事業總部大樓,承載新事業總部功能。項目一期選址位於鄭東新區,建築面積約 700 公畝,總投資約 10 億元人民幣。主要建設總部管理中心、研發中心和工程中心、戰略產業發展中心、戰略產業金融平台、產業研究院和關鍵人才中心、營銷中心、供應鏈管理中心等七大中心,將為富士康在大陸實施 3+3 戰略提供產業資源、技術力等相關支持。 瞄准高端製造 富士康 3+3 落戶航空港 圍繞 3+3 戰略的落地實施,富士康近期將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重點佈局電動車試製中心、固態電池等項目。 電動車試製中心項目將規劃建設國際一流的電動車示範產線,依託先進性、先試性、先行性發展策略,打造向海內外知名汽車品牌提供製造服務的展示平台和整車領域的世界級燈塔工廠,為後續電動車量產打下堅實基礎,目標是將鄭州航空港建設成為富士康電動車的核心生產基地。 固態電池項目方面,將緊跟產業發展趨勢,充分發揮富士康長期積累的技術優勢,秉承「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原則,在鄭州航空港佈局發展固態電池產業,重點打造固態電解質、半固態及全固態電芯研發和生產製造。 2023年2月至4月,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在短短60多天時間三度訪問河南,承諾要在河南再造一個新富士康。在去年4月25日舉行的富士康新事業總部揭牌儀式上,富士康宣佈將持續深耕河南,實施 3+3 戰略,把鄭州基地打造成富士康全球創新和產業佈局的核心基地和重要標桿。 據悉,自2010年入駐鄭州以來,富士康與河南不斷深化合作,攜手並進,取得豐碩成果。2023年,富士康鄭州科技園產值再創新高,實現“十二連增”,助推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外貿進出口規模躍居全國第一。 為提升員工職業發展能力,富士康教育平台引進多所優秀院校資源,涵蓋專科、本科、碩士研究生教育,助力員工實現學歷提升,幫助許多農民實現了向產業工人,以及高技能人才的轉變。這些高技能人才流轉至全省各地,為河南企業發展、產業興旺作出了貢獻。
2024/07/24
展現AI未來無限可能 鴻海研究院AI NExT Forum登場
2024/07/23
展現AI未來無限可能 鴻海研究院AI NExT Forum登場
量級AI專家齊聚  AI 2.0、AI+時代改變產業智慧 運算力取代組織人力成企業規模新定義 效率及能耗將是AI發展關鍵 【台灣台北–2024年7月23日】鴻海研究院今(23)日舉辦「AI NExT Forum」,為歡慶鴻海成立50周年,今年的論壇特別以「鴻海50年•智慧新紀元:生成式AI與未來創新」為主題,邀請多位國內外重量級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總共吸引964位線上線下觀眾參與。探討議題從AI 轉變到2.0時代的變化,到效率與能耗對生成式AI發展的瓶頸,企業規模將由運算力重新定義等,論壇中鴻海也首次對外同步揭露集團三大平台在AI運用的階段性成果。 AI進入AI 2.0時代  運算力大小代表企業規模 在「AI NExT Forum」開場的專題演講中,鴻海研究院諮詢委員,同時也是零一萬物CEO及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點出,生成式AI是有史以來最具顛覆性的科技革命!他強調,「生成式AI已經進入AI 2.0時代,並將重新定義產業智慧化。最大的差別是AI能夠做的事情,已經從AI 1.0時代的單一任務AI,演進成透過全球的數據及多模態訓練的模型,能夠通用的回答任何問題、通用的生產任何的內容、甚至執行過去只有人類能夠做的分析及推理的AI。」 李開復博士進一步表示,「AI 2.0已通過經典的圖靈測試,正在以迅速的步伐邁向通用人工智慧、具備高IQ、成為人類史上最重要的生產力提升工具、並迎來人工智慧助理時代,徹底改變使用者介面和商業模式,成為最偉大的平台革命,並創造比行動網路時代多10倍的價值。」企業CEO對於組織的期望不應該只是增加一個新的助手,而是希望公司能夠掌握大模型技術,並用公司內部的數據把它變得更強大。 效率與能耗 生成式AI大模型普及的關鍵 大型生成式 AI 模型,如文本生成的ChatGPT和圖像生成的Dall-E,是推動最近 AI 發展的關鍵因素,也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影響。然而,大型生成模型通常需要使用數萬億個Token和數千億個參數進行訓練,導致了巨大的運算資源和能源消耗。 IEEE Fellow澳洲蒙納士大學資訊技術學院教授蔡劍飛表示,「引領人工智慧發展的生成式 AI 大模型,目前智慧的進一步提升主要依靠提升規模,用更大的模型,用更多的資料。無數的中小企業、無數的科研院校、無數的個體開發者、及研究人員,難以應對大型生成模型所帶來的巨大的計算資源要求。如何使廣大的中小企業、個體開發者和研究人員參與到生成式 AI 大模型發展中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從AI到AI+ 人類與大型語言的協作 將對產業帶來嶄新機會 台大拔萃講座教授,也是IEEE Fellow,現任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鄭文皇強調,人工智慧的發展已從大模型的AI時代進化到智能體(AI Agent)的AI+時代。智能體不再是遵循預定規則的靜態應用程式,而是能夠利用大模型持續學習、自我提升,並靈活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和情境。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所古倫維研究員也同樣表示,人類與人工智慧的協作正在重新定義工作方式,最新的人類與LLM協作技術結合人類的創造力、判斷力以及LLM的精確和高效,進一步提升了技術的實用性,在可預見的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將可輔助人類帶來更高的生產力和創新能力。 鴻海研究院攜手集團三大平台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與創新應用 鴻海如何運用生成式AI加速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及智慧城市的應用,也是業界矚目的焦點,今年的論壇中,鴻海科技集團三大平台的相關主管,也對外分享目前階段性研究成果。 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研究員詹念怡表示,研究院與香港城市大學合作提出的用於自駕算法閉環測試的智能模擬代理器 (BehaviorGPT),獲得2024 Waymo Sim Agents Challenge 第一名,模擬自動駕駛系統中的代理行為,通過虛擬仿真環境快速且安全地評估規劃模組能力 ,可協助更高階自駕算法的發展。 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廖宜斌研究員則強調,研究院在AI與自動駕駛領域投入大量人力,從基礎模型以及算法核心精進技術,每年發表多篇國際期刊與頂級會議論文,研發成果受到世界級的肯定,終極目標是以多模態語言模型做為三大平台的基礎模型,支撐集團內部各式應用。 智慧製造領域,本次由鴻海中央智能製造總處/智能製造平臺賦能事業處、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博士江侊紘上台,在論壇中他介紹鴻海如何以MFG AI與GenAI先進技術為核心構建的創新應用,打造跨世代的AI智慧工廠。MFG AI與GenAI技術在鴻海AI智慧工廠中的深度融合,將幫助鴻海實現個性化定制與大規模生產的完美結合,為全球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和產品。 鴻海智慧駕駛工程處處長楊昌樺分享鴻海利用NVIDIA的車用運算平台,以AI的能力,即時分析用路環境畫面,這項技術可以應用到導航輔助駕駛系統上,即使是面對路上不常見的目標,如不規則型態的車輛、各種姿態的行人、道路邊施工、分隔島、圍籬等元素,在不同的使用環境、不同的天氣限制下,車用AI都可以有所對應,更加確保駕駛、乘客、行人的安全。 鴻海智慧城市平台處長郭錦斌親自登台展示,鴻海的CityGPT生成式AI的成果。他強調,鴻海憑藉其50年的軟硬體整合實力,將在智慧城市裡擔任頂層整合商,致力於解決城市資訊孤島的問題,建設一個跨領域的神經中樞平臺,為城市民眾、企業與政府機構提供智慧服務。未來將以軟體帶動硬體,推動智慧城市產業鏈,迎接生成式AI浪潮。其智慧化方案包括CityGPT平臺和智慧應用,以及電動車智慧設備和算力中心的硬體代工。鴻海致力於通過GenAI平台互動,分享商業利益,帶動中小業者與在地商家,形成共贏的產業生態圈。 AI主題論壇夯  參與人數盛況空前 以AI為主題的「AI NExT Forum」,今年獲得產官學研各界人士的熱烈響應,線上及實體活動超過964人參加,參加的產業以資訊科技、學生、及教育/研究單位佔了參加人數的55%,這場論壇不僅為與會人員揭示AI 2.0時代正以前所未來的速度改變人類的工作與生活,也將為產業智慧化與企業組織帶來重大的衝擊,各行各業都應該以「AI First 」的全新思維擁抱AI科技,同時掌握大型語言模型的技術,並運用企業資內部的數據,讓AI成為專屬的企業級大腦。 關於鴻海研究院 鴻海研究院的成立,是鴻海科技集團邁向F3.0轉型升級之路的重要發展策略之一。研究院下設五大研究所及實驗室一間,每個研究所以平均40位尖端技術研發人才的編制,專注於未來3~7年的前瞻技術研發,強化鴻海技術與產品創新,讓公司從過去的「勞力密集」升級至「腦力密集」,也為鴻海科技集團「3+3」的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https://www.hh-ri.com/。
2024/07/23
影音中心
鴻海科技日HHTD23/MODEL N 電動物流車 全新登場
鴻海科技日HHTD23/MODEL N 電動物流車 全新登場
鴻海科技日HHTD23/MODEL B量產版 性能、設計再升級
鴻海科技日HHTD23/MODEL B量產版 性能、設計再升級
鴻海科技日HHTD23/鴻海首款乘用車MODEL C
鴻海科技日HHTD23/鴻海首款乘用車MODEL C
回顧科技日
HHTD21
HHTD21
HHTD20
HHTD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