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立足本地,放眼全球集團主頁 - 繁體中文
鴻海集團
集團首頁
亞洲
中國大陸
美洲
美國
墨西哥
歐洲
捷克
斯洛伐克
3+3 焦點動態
3+3 焦點動態
鴻海自2019年11月正式對外宣示佈局三大未來產業以及三大核心技術,作為公司下一階段的成長動能,其中三大未來產業,分別為「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領域。這三大未來產業具有現有市場規模龐大,總計規模1.4兆美元以上;此外年複合成長率(CAGR)夠高,平均大於20%以上;未來成長契機,也與鴻海本身產業經驗以及優勢具有高度結合。三大核心技術則是「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這三大關鍵技術領域,將做為公司發展三大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鴻海公司每年透過舉辦鴻海科技日Hon Hai Tech Day,向外界展現公司在「3+3」領域的部分成果。
活動訊息
鴻海科技日逾200件展品 AI Factory展現生態系垂直整合能力
2025/11/21
鴻海科技日逾200件展品 AI Factory展現生態系垂直整合能力
最強伺服器機櫃系統 高效散熱全方案 高速連接器 基礎設施關鍵解決方案【台灣台北–2025年11月21日】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所舉辦的年度科技盛事 – 鴻海科技日(Hon Hai Tech Day, HHTD),今年現場六大展區,總計有逾207件產品、技術,展品數量以及展出面積是過去歷屆之最。其中,「AI Factory」展示 NVIDIA GB300 NVL72 AI 伺服器機櫃系統、AI資料中心高效散熱全方案及內部高速連接器等 AI 基礎設施關鍵解決方案,同時呈現超級算力中心與生態系統平台,全面展現在 AI 領域研發、製造與應用的垂直整合實力。 鴻海科技日第一天開幕日下午,進行分論壇以及技術特展。展區的部分,將在南港展覽館一館四樓,展區分為「AI Factory」、「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鴻海研究院」、「智慧城市」以及「半導體」等幾個主題。 其中在「AI Factory」展區,端出NVIDIA GB300 NVL72系統,採用NVIDIA Blackwell Ultra架構,整櫃擁有18個運算節點,每個節點搭載2顆CPU與4顆GPU,將36顆CPU與72顆GPU整合於單一機架內。透過NVIDIA NVLink高速互連技術,將72顆GPU串聯,讓它像是一顆超大型GPU一樣運作。作為AI工廠的核心運算引擎,NVIDIA GB300 NVL72為鴻海三大智慧平台 ── 智慧製造、智慧EV與智慧城市 ── 提供強大AI算力,驅動鴻海在AI時代持續創新。 此外,透過與NVIDIA及其生態系合作夥伴的深度合作,鴻海將以K-1專案成為首批導入800 VDC 電力架構的企業,並持續強化在AI伺服器、電力與冷卻整合設計方面的實力,目標是打造更安全、更節能且可快速部署的AI資料中心解決方案。 在AI伺服器中,處理器是最主要的發熱源,鴻海的高效冷板(Cold Plate)採用客製化流道設計與高導熱基材,能將熱能以最短路徑導出。相較傳統冷卻方式,鴻海的冷板在相同流量下可提升30%以上的換熱效率,同時維持極低壓損設計,確保整體液冷系統穩定可靠。 此外,冷板模組支援快拆式接頭,方便維護與模組更換,適用於多家GPU與CPU平台。高密度伺服器需要穩定的液冷流體分配,鴻海開發的分歧管(Manifold System)可精準控制冷卻液流量與壓差,確保每個冷板均勻散熱。分歧管,支援並聯與串聯佈局,能靈活配置於不同機櫃設計中,同時內建壓力監測與防漏設計,提高系統安全性與可維護性。 NVIDIA GB300 NVL72,象徵鴻海在AI時代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鴻海與NVIDIA深度合作,邁向 AI 工廠願景的核心成果。GB300 NVL72結合多項鴻海自製的關鍵零組件,包含 NVIDIA MGX rack機殼、水冷頭、高速電纜、水冷盤、分歧管與風扇,充分展現鴻海在垂直整合設計與精密製造方面的強大實力。  除了硬體,鴻海科技集團旗下的亞灣超算Visionbay也提供串接AI價值鏈的垂直整合服務,作為台灣NVIDIA Cloud Provider雲提供者,為AI時代提供必要的基礎。亞灣超算Visionbay同時也是鴻海三大戰略平台 「智慧製造、智慧城市、智慧電動車」的共同引擎。 鴻海與亞灣超算正在建構「AI Factory」的新模式。讓開發AI的公司不需要自己蓋資料中心,就像產品公司不用自己蓋工廠一樣,只要專注設計、訓練、創造,而鴻海負責提供最強的基礎設施、最穩定的維運系統、軟體平台與專業服務。讓客戶加速產品開發、縮短上市時間,讓創新更快落地。 現在,台灣所有產業都面臨數位轉型與效率提升的挑戰。鴻海也希望通過「+AI」的方式,利用算力來賦能企業,提升營運效率,增加獲利。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九十萬人。 2024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86兆元,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28名。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結合AI推動「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三大智慧平台,以「3+3+3」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 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www.honhai.com。  
2025/11/21
鴻海高雄和發電池中心產品亮相 電池技術吸睛大秀垂直整合能力 5分鐘快充技術 無人飛行器固態電池 新型鋰電池 鈉離子電池佈局下世代儲能商機
2025/11/21
鴻海高雄和發電池中心產品亮相 電池技術吸睛大秀垂直整合能力 5分鐘快充技術 無人飛行器固態電池 新型鋰電池 鈉離子電池佈局下世代儲能商機
【台灣台北–2025年11月21日】鴻海科技日「Smart EV」展區中,展示多款電動車及垂直整合造車技術實力,並呈現推動綠色運輸的多元應用,另一個亮點則是高能量密度電池等關鍵技術,以及鴻海高雄和發電池中心的量產品亮相,為電動車、資通訊產品,甚至無人機提供全新的電池解決方案。 鴻海高雄和發電池中心在今年進入量產階段,其中所生產的230Ah電芯,從設計驗證到生產都在台灣完成,充放電循環壽命大約可達3500次,以每日充電一次續航里程300公里計算,可以使用達8年;而345Ah的電芯主要應用在儲能系統上,經由配方優化,電池的充放電循環可以達到10000次,以儲能每日充放一次的需求計算,使用年限可以達到20年以上。 今年的鴻海科技日,也展出第一代的鈉離子電池產品。最大亮點是電池在設計上,不使用任何易受法規限制的添加物,這讓產品能更環保、更容易進入全球市場。同時,在長時間使用下也非常耐用,即使每天100%充放電,也能達到大約4000次循環。在零下 40度極端低溫的環境下,單電芯依然能保有大約85%的電量,而且在低電量下還能保持穩定放電。這代表在寒冷地區,使用者也能放心,不會擔心電池無法使用。跟市面上的產品相比,在差不多的能量密度下,亦能表現出更好的低溫性能。 「Smart EV」展區中,還有以鋰金屬作為負極材料的新型鋰電池,能量密度可達到420 Wh/kg以上,遠高於市售車用電池的300 Wh/kg。也就是說同樣重量的電池,可以儲存更多的電量。除了提供更長的續航里程之外,也讓未來導入雙向供電提供更多可能性。 鴻海自主開發、專為電動商用車打造的ET35電池包,也在現場展出。這顆電池包已經正式搭載在電動商用車上。它不只是鴻海製造車用動力電池的代表,更是一顆「讓車跑得遠、跑得穩、跑得久」的關鍵心臟。 另外,鴻海新一代的車用半固態電芯以及模組,也在展區中亮相。車用半固態電芯,循環壽命已達3000次的水準,代表這個電芯能讓電動車連續開八年、每天都充放電,仍維持八成以上續航力。而在極限擠壓安全性測試中,電池承受超過30%的形變量仍未發生熱失控,是IEC法規標準15%形變量的兩倍以上。 除了車用、儲能,鴻海開發的無人飛行器專用半固態電池也首次曝光!產品主要有三大特色,擁有重量能量密度>320Wh/kg的高能量密度,通過150度熱箱持溫1小時,優於安規IEC62660規範要求。為了適應飛行器環境,還通過負40到正85度C之間的冷熱衝擊,電壓維持率92.1%。電芯支援5C連續放電CR值大於90%及15C脈衝放電10秒,在低溫能有良好的電性,符合無人機倍率與低溫所要求的性能。 至於駕駛著最關心的充電,鴻海也有新的解決方案!今年端出5分鐘快充電技術,透過創新的高倍率性能負極與低黏度電解液配方,只需要5分鐘,就可以完成70%的電力補充,滿足日常行駛需求。這樣的速度,讓充電變得像加油一樣方便,相當於在咖啡店買一杯咖啡的時間,車子就能完成充電,繼續上路。 另外,得益於我們對充電技術的全面優化,3分鐘快速充電技術也正在開發中!鴻海利用獨家的低黏度電解液配方,讓電池在充電時更加高效穩定,並搭配獨創的階段充電技術,改善快充情景下循環壽命的問題,同時,我們也通過了多項嚴格的安全測試,確保這款電池在快速充電的情況下依然穩定可靠。目前正朝著量產目標邁進中。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九十萬人。 2024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86兆元,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28名。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結合AI推動「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三大智慧平台,以「3+3+3」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 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www.honhai.com。
2025/11/21
鴻海智慧城市展區 更多元的永續生活實例
2025/11/21
鴻海智慧城市展區 更多元的永續生活實例
高雄CityGPT大解密 台中榮總護理機器人實例 鴻海新北總部的循環經濟  城市旅運、交通、防詐、安全、醫療各類AI Agent  提供智慧服務 【台灣台北–2025年11月21日】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所舉辦的年度科技盛事 – 鴻海科技日(Hon Hai Tech Day, HHTD),今年現場六大展區,總計有逾207件產品、技術,展品數量以及展出面積是過去歷屆之最。「Smart City」呈現城市CityGPT平台支撐智慧城市生態系,快速建置AI Agent應用,包含市民AI助理、道路安全AI治理、低軌衛星終端等解決方案。此展區也展示數位健康與循環經濟布局,全面推動城市智慧化。 在「Smart City」展區,透過CityGPT平台在高雄、台北、台中的實際運用案例,讓參觀者可以真正理解到智慧城市的無限可能。特別是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支持的亞灣2.0補助計畫,由鴻海以大帶小的方式,在智慧交通、智慧醫療、城市治理生態系分別以AI對話、VR、機器人的互動方式讓觀眾體驗視覺AI是如何透過NVIDIA Metropolis視覺AI代理 及數位孿生等技術應用於高雄12萬個路口的安全升級,並融入市民生活的各類服務,例如:AI助理協助查詢大眾運輸到站時間、導覽景點並預訂服務,讓城市生活更安全、便利。  智慧城市中,智慧醫療的最新成果,也在今年的科技日上展出,由鴻海科技集團、台中榮總以及日本川崎重工共同研發,專為智慧醫院設計的護理協作機器人Nurabot,也在現場分享最新的應用情境。Nurabot是以NVIDIA Omniverse函式庫及框架所開發,並搭載 NVIDIA Jetson AGX Orin,在部署前透過數位孿生模擬環境進行完整測試,確保在真實醫療場域中的每一步,都安全、精準且高效。 鴻海數位健康團隊也同步秀出兩大AI精準醫療成果。包括「一分鐘 3D 心臟重建」冠心病精準篩查與「FoxBrain 乳癌臨床決策輔助引擎 」,共同為精準醫療帶來跨領域突破!AI可於一分鐘內完成3D心臟重建,快速標示冠狀動脈狹窄位置、量化狹窄程度並給出 CAD-RADS分級,同時精準計算鈣化分數,結合MONAI與鴻海自研的開源模型CoroSegmentator,醫師能在Omniverse打造的動態心臟分身中,從多角度自由檢視病灶,並以直觀視覺化方式與病患溝通,大幅提升診療效率與治療依從性。 另一項亮點則是FoxBrain乳癌臨床決策輔助引擎,結合 CoDoctor AI與Omniverse的個人化數位孿生決策平台,可在20秒內整合乳房攝影、CT與病理等多模態資料,提供清晰的個人化療癒路徑,並具備智慧選藥、治療模擬與醫病助理三大應用,協助醫師快速做出更精準的臨床決策。 鴻海憑藉長期與海洋大學推動「永續海洋循環資源計畫」的卓越成果,榮獲行政院海洋委員會「企業海洋永續貢獻獎」肯定,成為第一屆獲獎的企業代表。這項專案也在現場展出,包含運用AI為海洋生態調查,開發一套全新影像辨識技術,讓計算生物資源量變得高效且精確。該計畫利用超過 2000張魚類與珊瑚的圖片和影片,作為訓練素材,並透過自行開發的AI辨識系統進行分析,讓模型能夠自動辨識不同的珊瑚物種與珊瑚礁魚類;藉由AI分析現地調查資料,幫助了解在地生態環境狀況,精準選擇最適合的人工魚礁投放地點,讓復育工作事半功倍。 在咖啡渣再利用主題展區中,鴻海跟全家便利商店、鴻旭科技三方合作,共同推動綠色城市經濟與環境教育,並從鴻海總部虎躍廠的「全家」店舖出發,積極尋找可以再利用咖啡渣的方法,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及碳排放量,包括製作成活性碳濾網和濾芯等。 咖啡渣含水量高、易變質,因此,咖啡渣回收前預處理(包括乾燥)是整個循環的關鍵步驟,「Smart City」展區現場透過乾濕兩桶咖啡渣,讓參觀者可以體驗乾燥前後的觸感與差別性。鴻海、「全家」透過與鴻旭科技跨業合作,開發IOT智能乾燥機,將咖啡渣經由乾燥機碳化,並利用IOT雲端監控數據控管,將含水量降至10%以下。 同時,鴻海與成功大學團隊推動生物炭循環利用,透過焙燒技術,打造儲碳文創產品,展現碳儲存的具體實踐;鴻海也投入農業領域,攜手宜蘭大學,開發咖啡渣再利用可分解農膜,以降低傳統塑膠農膜對環境的影響,建構完整咖啡全生命利用循環。鴻海希望藉由循環經濟多元化創意,讓我們居住的城市邁向智慧永續的願景。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九十萬人。 2024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86兆元,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28名。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結合AI推動「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三大智慧平台,以「3+3+3」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 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www.honhai.com。
2025/11/21
回顧科技日
HHTD24
HHTD24
HHTD23
HHTD23